2014年12月31日

生命無常 2014年12月31日

近日對生命的意思有了更深的感觸,真心覺得意外總是在無聲無息的時候到來。

這樣的感觸在經過一天處理3宗的猝死案後,更加深深體會到。

3宗猝死案的死者年齡介於30歲到60歲,他們都是在很突然的情況下離世。

就因為往生者突然的離開讓家人措手不及無法消化悲劇,只能用大哭來發洩自己的心情,然而那一張張痛泣的面孔,卻化成無形的畫面,深駐在我的腦海裡。

在我還未釋放負能量的時候,又被告知一部載滿人的飛機失聯墜毀,看到媒體大肆報導家屬痛不欲生的畫面,心裡的負能量突然增加了無數倍,只嘆生命無常。

在社會新聞組見得最多的就是生離死別,尤其是交通事故身亡的新聞更是天天有,目前接觸到最年輕的只有15歲,如此年輕的生命也躲不過死神的召喚。

每次看到都覺得人的力量非常的渺小,看到悲傷的家屬心裡也會被他們的情緒感染,但卻不知應如何去安慰也不知如何去幫忙,每次只能在心裡為死者默哀,願家屬能夠早日釋懷。

但身為一名記者,手上握著的一支筆,就有責任將整個事故的經過告訴民眾,希望能夠警惕他們,讓有機會看到報導的讀者能通過新聞得到啟發,更加知道生命的無常及學會珍惜當下。

在舊一年的結束,我決定告訴自己,要學會堅強的看待生離死別,但不能因看多而變得冷漠,而是應該從而學會珍惜。

最後,與大家共勉之:
生命無常,珍惜當下,因為你不知意外和明天,哪個先到。

2014年12月17日

过了试用期 2014年12月16日

加入星洲日报的第三个月,我终于被上司告知过了试用期,正式被星洲日报取用,成为该报纸的一名记者。

我终于可以很正式的告诉大家,你好,我是林佳香,我是星洲日报社会新闻组记者。

其实,我在这三个月都心情都很像在搭云霄飞车,起起伏伏。我想这是因为我很喜欢这份工,我很享受现在成为记者的生涯,我有种圆梦的感觉。

回想起,年谨14岁的自己,在爷爷的熏陶下,立志成为一名记者,将世界发生的事整理好,让更多人知道,更在后期因看了很多战争的报导,更立志成为一名战地记者,报导战地人民的生活,让更多人知道战争的无情,用和平取代暴力。

为了这个梦想,曾不顾反对地就读一年的独中,只为了能够去台湾就读新闻系,但现实的阻碍让我回到国中,更步入中六,努力的与一群人争夺一个大学的名额。

终于,我成功了,手里握有沙巴大学社会科学的大众传播的入取信,也等于获得进入媒体的入门票。

然而,一直为了记者目标前进的自己,在大学的生涯动摇了,只因为越了解越觉得这不是我想要的就职生涯,我不要成为政客的一支笔,我想要成为民生的一支笔。

就因不想轻易放弃,告诉自己,先过了实习生涯才来决定未来。

天不负有心人,在厚脸皮联络星洲日报的一名高层后,我如愿在星洲日报马六甲古城版成为一名实习生。

在短短的2个月,地方版的民生课题让我深深着迷,看到自己的专访一个个被刊登,心中的喜悦无法用言语表达,也坚定了我成为记者的目标。

实习期结束后,通过主任的推荐及入职测试,我加入了星洲日报普通组,也在1个月半后转去社会新闻组。

度过的漫长的3个月,我终于领取到星洲日报社会新闻组记者的入门票,也踏入记者生涯。希望未来真的有机会去到战地,了解那里的民生,为他们发声发言。

最后,与大家共勉之,有梦就应该尽力去实现,宁愿痛着追梦,也不要轻易放弃。不管能不能走到最终的目标,努力过就是为人生种下一颗种子,开花结果就在不远处。


*小笔记,我在2014年9月16日正式加入星洲。

2014年11月1日

記者生涯 2014年11月1日

看到這個被我荒廢的寫作地方,心裡冒起一絲的愧疚,當初熱愛寫下自己心情的我去了哪裡,在網游世界沉浮、在大學世界忙碌、在友情世界迷茫、在親情世界享受,難道是這些生活磨掉了寫作的熱情,這是不是很對不起一直想成為文字工作者的我。

為了不對不起曾經的自己,我決定改革這個部落。我將會記錄下在採訪生涯看到的人事物,寫下一個個將改變我的人事物,讓往後能夠重新回味。

或許有天我累了倦了,曾寫下的文字就會成為我繼續前進的力量,用文字來帶我找回迷失的自己。

與大家共勉之,若倦了累了,請看回往日的自己,讓往日的自己鼓勵現在的自己前進,莫忘初衷。

2014年1月1日

走失 2014年1月1日

岁月匆匆,光阴不留。
旧岁已逝,新月来临。
嫣然回首,好坏自知。

这是一篇自我检讨的文。
这一年里,日子依然如此的过。
唯一的不同是,人面全非了。

很多时候在问自己,是自己的问题吗?
是我如此让人无法忍受吗?
非要从我身边离去!

离去并非身体的离别,而是心灵的走失。
从心灵契合到貌合神离
多么的悲哀啊...

其实呢,我是一个外硬内柔的人。
只要肯对我交心,我感受到。
我也会愿意为你交心。
如果你都无法愿意。我何必为难自己呢?

与大家共勉之:不要只看外表,试着用心去了解,你会发现不一样的。